孩子为什么需要爸爸?在孩子成长过程中父亲要扮演什么角色?

2023-03-01 09:06:10 来源: 金陵热线

孩子为什么需要爸爸?

1.宝宝对爸爸的依恋其实一样多

大约在宝宝4个月左右,他便开始知道爸爸和妈妈是不同的个体,研究发现1岁大的婴儿在陌生的环境中,与父母亲短暂分离后再重逢,会对父亲流露出委屈的表情,希望能得到父亲的安慰。因此,在宝宝出生以后,父亲如果能够较多地参与对宝宝的照顾,一样会得到宝宝的依恋。在另一项研究中我们还发现,当婴儿与妈妈之间无法产生安全的依恋关系时,或在妈妈患有产后抑郁症时,如果爸爸能给宝宝足够的照顾,宝宝会产生很强的安全感。

2.有助于宝宝的情绪发展

在亲子实验中我们发现,宝宝会观察爸爸的反应以了解自己的处境。例如当宝宝突然听到一声巨响时,他会先看看爸爸的表情或反应,以便判断这声音的可怕程度,心理学上将它称做“社会参照”。这种行为对孩子的社会化有很大帮助,爸爸的行为会帮助孩子形成对社会事物的许多认识。所以,如果婴幼儿能与爸爸有更多的接触和良好的沟通交流,对宝宝的成熟有很大帮助。

3.爸爸的安慰效果更佳

当宝宝受了委屈,需要得到安慰的时候,他期望从爸爸和妈妈那儿得到的安慰是不同的。一般来说,宝宝期望从妈妈那儿获得的是身体的接触和拥抱,期望从爸爸那儿得到的是陪伴、逗弄、让他开心,而得到情绪上的安抚.因此爸爸在家中是另一种抚慰的来源,有时当宝宝与妈妈起了冲突时,爸爸若能幽默地介入,或担负起安慰宝宝的责任,无疑是母子关系的润滑剂。

4.培养宝宝独立性的关键角色

随着宝宝肢体动作能力的发展,他开始具有了独立自主的需求。研究发现,若此时爸爸缺席或不关心宝宝,宝宝往往会因为对妈妈太过依赖,而无法更好地发展自立、自主的能力。有心理学家认为,这是因为宝宝在离开妈妈迈向独立的过程中,必须对另一个人产生情感上的依恋,才能在脱离原来依恋的对象时,仍能拥有一定的安全感,而爸爸当然是最佳的人选了。

孩子为什么需要爸爸?在孩子成长过程中父亲要扮演什么角色?

在孩子成长过程中父亲要扮演什么角色?

在孩子的成长过程种,需要的母性之爱呈递减趋势,父性之爱呈递增趋势。

婴幼儿阶段:母性之爱80%,父性之爱20%;

小学低年级:母性之爱70%,父性之爱30%;

小学中年级:母性之爱60%,父性之爱40%;

小学高年级:母性之爱50%,父性之爱50%;

初高中阶段:母性之爱40%,父性之爱60%。

中学阶段是孩子成长的浪漫阶段的结束和精确阶段的开始;是由母爱为主向父爱为主的过渡期。这一时期,母性之爱应该适当减少,父性之爱应该适当增加。

1、母爱给满足感,父爱给方向感

父亲和儿子之间确实有一种属于父与子之间的语言。他们在一起可以不分长幼地打闹、可以不断触碰对方的身体……行为学家表示,父与子在打闹中所进行的身体之间的接触是父子之间所进行的一种深层次的沟通。

正是由于这种深层次沟通的存在,男孩知道,他将要成长为像父亲那样的男人。在父亲身上,他们能看到自己的未来,他们会自觉地以父亲为榜样。

每个男孩的成长都需要家长的爱,但父爱与母爱完全不同。母爱细腻、温柔,在母爱中,男孩能得到满足感;而父爱博大、粗犷,在父爱中,男孩能找到方向感。

如果一个小男孩长时间接触不到父亲,或者感受不到父爱,他会产生强烈的不安全感,进而会迷失方向。

例如,长期接触不到父亲的男孩会产生女性化倾向。另外,在长期感受不到父爱的情况下,很多小男孩为了使自己有机会与父亲进行深层次的沟通,常常会用一些坏行为,如撒谎、偷盗、打架等,来吸引父亲的眼球。当然,还有很多小男孩不惜伤害自己,以赢得父亲的关注。

男孩是需要父亲的,他们需要从父亲身上看到自己的定位,他们需要模仿父亲的行为来使自己成长为男子汉。所以,为了男孩的健康成长,父亲千万不要以“工作忙”为理由而忽视了儿子。

父亲的行为、语言以及思想每时每刻都在影响着男孩,但并不是所有的父亲都能成功地承担“儿子榜样”这一角色。很多父亲就常常在无意识中把错误的思想和行为传达给了儿子。

生活中,如果父亲很少帮妻子做家务,那么当母亲要求男孩帮自己做一些家务时,男孩就会理所应当地拒绝。因为在他们的头脑中已经产生了这样的思想:做家务都是女人的事情,男人有权不去帮忙。

2、父亲的格局决定孩子能飞多高

孩子对父亲往往有一种强烈的崇拜之情,把父亲当成智慧和力量的象征。孩子会下意识的去模仿父亲的行为方式。在心智成熟之后,会努力去抵达或者超越父亲的高度。

曾国藩之子曾纪泽就是一个例子,曾纪泽以父亲为榜样,为人处世、做官做事都向父亲学习。其后入朝为官,在政治事务中表现出不亚于其父亲的能力。

曾国藩在处理外交事务——“天津教案”中,处置失当,名声跌落谷底,曾国藩意识到外交的重要性,于是常常告诫曾纪泽要开眼看世界。

曾纪泽就学习外语,势要在父亲跌倒的地方爬起来。果不其然,曾纪泽在后来的外交事务中发挥出色,在新疆的领土争端中捍卫了国家利益,成为当时中国最著名的外交家。

而且相对母亲而言,父亲一般不会溺爱孩子,他们往往给孩子指明一个方向,让孩子用自己的力量去抵达。孩子有较大的空间去发挥,也可以锻炼自立的能力。

所以,父亲给孩子最好的教育,不是事无巨细的体贴照顾,而是指引方向的立志教育。

一个好的父亲,一定要在格局和立志上为孩子做好榜样,这在未来将会决定孩子所能抵达的上限。

3、孩子性别不同,父亲角色不同

作为男孩的父亲,如果你对做男孩的榜样还没有足够的信心,不妨借鉴以下几种观点和方法:

面对青春期的男孩,让他们感觉到道德约束的力量

大家都说青春期的男孩容易变“坏”,有心理学家表示,青春期的男孩是否会变“坏”,与他们是否与父亲在一起有很大的关系。

对男孩来说,父亲是强大的象征,孩子会崇拜父亲,对于青春期的男孩来讲,父亲就像一股道德的力量,他在时刻束缚着儿子的行为。

男孩进入了青春期,母亲的管教似乎已经对他们不起作用了。有时,为了让母亲看清这种局势,他们甚至常常向母亲的权力挑战。这时候,父亲最需要做的是与母亲站在一起,两个人用同样的态度教育儿子。

对于青春期的女孩,父亲的影响比母亲要大,除了父亲的勇敢、宽厚等特点适应青春期孩子的心理特征外,女孩还可以从父亲身上找到理想化的异性形象,学会如何与异性相处。

一个缺乏父爱的青春期女孩,更容易从家庭之外的男性身上寻找父亲般的关爱,特别是当这份关爱又突然失去时,孩子很难面对这种创伤和打击。

5.更好地学习性别免色

性别角色的学习需要多年才会逐渐成熟,在0~6岁时,宝宝首先学会判断自己是男孩还是女孩,在每日的生活中,宝宝会发现爸爸和妈妈角色的差异,他们会开始观察和模仿自己的性别角色应有的行为。爸爸的行为不止对男孩子的性别角色产生影响,同时也会影响到女孩子对男性角色的定位。研究还发现,爸爸可能比妈妈更注重孩子做出的符合自己性别的行为,例如他们会不喜欢儿子玩洋娃娃,也会对女孩子出现不符合性别角色的举动加以管教。

标签: 孩子为什么需要爸爸 在孩子成长过程中父亲要扮演什么角色 爸爸在孩子成长过程中所扮演的角色 父亲和母亲在孩子成长中各自扮演什么角色

[责任编辑:]

相关阅读

404 Not Found

404 Not Found


nginx